1.严格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利率灵活掌握
国务院1月10日公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
2008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地方和银行普遍减弱了政策执行力度,一些地方二套及二套以上购房贷款首付低于40%,利率也有所降低,出现了投机客以极低借贷成本贷款购买多套房进行投机的行为,助推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说:“严格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一方面明确了首付比例,另一方面让银行根据风险灵活掌握贷款利率,目的还是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2.打击捂盘,开发商须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
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开发商在销售时都会采取小规模分批推盘的策略。往往一次开盘仅仅推出一两百套甚至只有数十套房源,从而造成房源紧张,一售而空的“假象”。与此同时,经常相隔不久的第二批房源价格就会明显提升。
此次国务院通知中明确指出,按照规定,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证。已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建商品房、存量房交易合同网上备案制度,加大交易资金监管力度。
3.防止境外“热钱”冲击
国务院在此次《通知》中再一次提及要预防“境外热钱”的冲击,外资炒楼再次成为关注重点。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和跨境投融资活动的监控,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防止境外“热钱”冲击我国市场。
1月9日,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回顾与展望》报告,指出2010年上半年,短期国际资本仍将持续流入中国。而从去年年中开始,已经有多家机构开始预警外资热钱对于中国楼市的推动作用,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去年下半年的房价实际上就是由热钱所推动。潘石屹表示,防止境外热钱冲击我国市场“是需要特别留意的新问题,全世界的利率都很低,几乎是零。如果中国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有热钱冲击。那时炒房地产就不只是国内的资金了”。
4.探索土地出让综合评标方法,防“地王”频出
“地王”已经成为2009年楼市的一个代表性名词。对于市场而言,开发商对于热门土地地争夺几乎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住宅土地最高价格已经超过了3.2万元/平方米,而每一次高地价的诞生都直接导致了同一区域房价的大幅度飙升。
“价高者得”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地价的频频产生,《通知》提出“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稳定土地供应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前提。需要改进的是,一是供应的地块不宜过大,一般应保证在3年左右能开发完;二是招拍挂制度要完善,对普通商品房用地,一般应在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基础上作适当浮动,防止过高地价提升房价。”
5.提高住宅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
《通知》表示,要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效率。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表示,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土地和住宅的有效供给不足。朱中一称,目前,房屋的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土地的购置面积和土地完成的开发面积等先行性指标同比是下降的,这样使得未来的供给还是不足的,而目前的供应紧张也跟之前的土地供应收紧是联系在一起的。
6.扩大经适房供应范围
保障性住房已经成为去年以来楼市政策的主要基调。《通知》指出,要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对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要采取促开工、促上市措施,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和销售。要适当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切实增加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内容显示,政府已开始酝酿解决中等收入人群也就是夹心层的住房问题。由于如今房价高企,很大一部分市民无法通过市场方式购买商品房,而经济适用房门槛又难以达到,这部分人群未来将被逐步纳入到政府保障范畴中去。
7.规范国有大企业投资房地产行为
“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这是《通知》中涉及“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内容之一。
廖英敏说:“2009年部分上市的国有大企业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还拿了不少‘地王’。国有大企业疯狂拍地的行为,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次政府特别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投资房地产行为,也是希望国有资本在房地产市场上能够起到好的主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