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存在四大深层次缺陷 |
|
长安地产(www.changandc.com) (2010年8月14日) 来源:海南日报 | |
本报博鳌8月13日电(记者单憬岗 官蕾)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提出,中国房地产业存在四大深层次缺陷,与此相应的是,中国房地产商也有四种死法。 陈淮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第一个缺陷是市场化淘汰机制缺失。他说,迄今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只有四种“死法”,卷款潜逃、行贿案发、内讧解体、囤地被查。这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表现,行业处于低端的价格竞争阶段。中国房地产业面对的是全世界未来20年最大、扩张最快、收入增长速度最高、需求最旺盛的市场,开发商们目前关注的是怎样在产品竞争、价格竞争上获胜,就犹如媒体经常讨论万科又降价了多少。“这只是低端的价格竞争力,我认为下一个阶段,在环保竞争、技术竞争、产权竞争等方面,我们有多少企业做好准备了?”他强调,“如果我们老指望像卖大白菜一样卖房子,那这个产业是处于极端不正常的情况下。” 第二个缺陷,产业风险配置严重不均衡。他说,房地产业在任何国家都是高风险的行业。而中国的开发商资金来源主要是从银行获得贷款,再就是消费者按揭贷款。他说这实际上是开发商与银行合谋绑架了消费者信用,是消费者用自己的信用来替开发商做担保。他认为,与此同时银行也乐观其成,因为按揭贷款不良率比开发贷款低得多。“我们的风险非常不公平地集中在一个点上,这正是产业不合理的一个方面。” 第三,交易主体缺位。陈淮比喻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就像没有边裁、没有后卫,甚至没有门将的足球队。”作为供给方的开发商直接面对作为需求方的最终购房者个人,直接做零售,“全世界没有听说过。”供求双方之间没有任何缓冲的层次,导致供求双方在交易空间、时间、价格、档次质量等矛盾上的直接碰撞。他分析说,为什么老百姓有恐慌性购房,就是为了规避价格风险,“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有通过指数交易方式,分流那些投资性需求,来使老百姓规避价格风险。” 第四,需求早熟。一方面老百姓应该改善住房,政策也应加大改善住房的步伐。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居民现在的住房水平还不是太高,然而住宅建设中已有特高档的豪宅出现,这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明显超前了。此外,国内还存在炒房赚钱的现象;还有三代人凑钱交首付等,都推升了房地产需求的早熟。< |
|
[返回上页] |
[浏览人次:409次 摘自:海南日报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