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长安地产 > 新闻中心 >

中国房地产业需要“正循环”

长安地产(www.changandc.com)  (2010年9月16日)  来源:金华日报

   

前几天,任志强和潘石屹又打起了口水仗。小潘说,房价将跌至2009年年初水平,而经常扮演“全民公敌”形象的任志强说,大家别听小潘瞎忽悠,房价会跌但不会大跌。

2009年初的房价水平是多少?在笔者的记忆中,北京海淀最抢手的中关村一小、三小的学区房,普通的也就1.4万元/平方米左右,高档小区带精装修能拎包入住的也只有1.8万元/平方米,而现在相同地段的房子3.5万元/平方米都算便宜的。

若按着潘石屹的说法,北京的房价差不多得“腰斩”,这自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然而现实并非总能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比较而言,任志强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他这些年放的“大炮”最后往往都被事实所验证。

“任大炮”这次是否又不幸言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一步怎么走很关键。回想2008年那次楼市调控,政策轮番出台,成交量大跌,开发商资金链濒临断裂,开发商眼看着要“从了”,然而,恰在此时金融海啸来袭,政府出手救市,政策突然转向,房价疯狂地报复性上涨。而这一涨就翻了跟头,让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望楼兴叹了。

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楼市观望气氛浓厚,成交量下降,开发商的资金链又开始绷紧。“任大炮”正频繁劝开发商们赶紧“从了”,以降价换来政策安全。然而,眼下正赶上“金九银十”,楼市又开始出现“日光盘”、连夜排队买房的现象,似乎部分购房者先于开发商“从了”,于是房价仍然坚挺。从近年情况看,中国楼市是开发商、购房者和政府态度的博弈场。如若购房者先妥协,开发商肯定不会主动降价,这时政府态度变得更为重要。政府是希望价平量稳还是价跌量增?市场里没人说得清楚,而对此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判断。

房价到底降不降,并非谁能说了算的,最终还得看市场,而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则就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李克强副总理最近强调“要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很耐人寻味。何为有效供给?与需求错位的供给绝不是有效供给。比如,现在很多城市把保障性住房建在远郊区县,这样住房成本虽然下来了,但生活成本却大大增加了,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在城里住着,于是等于又增加了新的需求。有的年轻人为结婚买房,因为经济实力不够买了远郊的住房,没过几年发现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还有交通、医疗等问题接踵而至,还得再到市中心买房。

所以说,住房供求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地查查空置率、搞搞民意调查能弄清楚的。对于决策层来说,建什么房、在哪建很重要,需要全盘长远考虑,不能只满足于增加供应量,而是要加大“有效供给”,不然建再多的房也没用。对于购房者来说,对自己的需求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买房不能只满足一时之需,毕竟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最后还想奉劝开发商一句,别老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不如“学习万科好榜样”,低价、少赚、换量、多造房,早日促成中国房地产业的“正循环”。

  [返回上页]

[浏览人次:394次  摘自:金华日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