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房地产市场再攀高峰的一年。成交量和价格都是创历史记录:前十月1698.00万㎡成交量,接近09年全年的1715.84㎡。11月份成交量接近200万㎡,估计12月的数据也在200万㎡上下。那将意味着全年交易量铁定过2000万㎡,增幅当在20%以上。至于价格,单纯从总销量和总销售额来计算,09年价格为3750.12元/㎡,10年1-9月为4201.75元/㎡。倘若数据准确的话,截止今年9月,价格已上涨约12.04%。
要知道,这些数据是在年初以来不断的调控打压中实现的。“调控”二字,堪称09年房市的关键词和主旋律。
先是3月份勒令16家以外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再是四月份“史上最牛”的“国十条”,以紧缩房地产信贷为核心(二套房贷首付不低于50%、利率按1.1倍),甚至祭出“限购令”(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的异地购房者)。6月份,紧缩二套房认定标准(明确以家庭为单位)。十一前夕,重申从严执行国十条相关条款,第三套停贷,取消契税、所得税优惠等。公积金贷款政策也相应收紧。此后,由于通胀压力,10月20日三年来央行首次加息0.25个基点。11月CPI达到5.1%的情况下,货币从紧政策陆续出台。截止12月20号,经过年内6次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8.5%。
2010年的情况大体罗列如上,但要据此判断2011年的房市走向,只能说,不同的人当有不同的看法。就像笔者常宽慰自己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没有真相只有立场的时代”。从什么立场出发,对明年的楼市就有什么样的期待,最后,就要看这不同期望背后谁的力量最“牛”了。
根据12月15日湖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称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6.7㎡,远超27㎡的小康标准。这意味着住房作为一种消费品,市场供给已经比较充分。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市场需求已经不那么“刚性”了。至于还是有人没有自己的房子,那只能是作为个案对待或者住房资源分配不均了。
也是在12月15日,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笼,主要变化如下:公共利益界定,依然保留了“旧城改造”属于公共利益范畴;征收价格不得低于同地段同类型物业市场价格;房地产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指定;暴力拆迁需赔偿损失;强制拆迁须由法院主导,即“司法强拆代替行政强拆”。有人在这当中看到拆迁成本上升,从而拉动房价上涨;有人看到合理补偿的可能性;也有人看到拆迁性刚性需求的回落,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客观上形成打压房价的力量。
12月8日,中科院发表绿皮书,以2010年9月全国35个大中城市二类地段(城市一般地段)对比分析,认为普通商品住房平均房价泡沫为29.5%,其中有7个城市泡沫超过50%。印象中与房地产不太沾边的中科院,一上来就发狠话,似乎暗示了政府对房价过高的忧心。既然有了泡沫,当然是要消除泡沫。这个角度看,房价应该成为全民公敌,一致声讨。
来势汹涌的通货膨胀(超过5%即是恶性通胀),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之争没什么意义,本质上必然是货币超额发行的结果。起因也很简单,就是次贷危机之后的若干万亿救市举措、叠加中国特有的外汇管制政策,为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所引发。本来,还可以指望有很多“池子”关住这些货币,结果还是开始冲击普通消费品,引发全面通货膨胀。从微观上看,通货膨胀情况下,个人持有资产是理性选择,这意味着房地产作为投资的首选资产,无疑将受到追捧(实业经营环境差,投资渠道实在有限),这个前提是你有货币。另一方面看,全面通膨膨胀将加大基础消费支出,这在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的情况下,普通人能投向房地产的货币有多少,也还存疑。
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为明年经济工作政策定调的会议。在宏观经济方面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基调,“稳健”者维持现状也,积极稳健即“努力维持现状”,如果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因素,则“灵活”处理。其二是“稳增长、保民生”,追求经济增长在情理之中,保民生,即在通货膨胀状况下,需要照顾到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其三是“货币稳健、财政积极”,2010年新增贷款在计划是7.5万亿(前11月已达7.44万亿),2011年计划是7.1万亿,比上年略有回落,堪称“稳健”。至于财政积极,大约当指投向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资金将有所增加。
具体到房地产政策,这次会议着墨不多,房地产的问题在房地产之外,的确也无需多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寥寥数语,但方向已然明确,那就是“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等,这意味着政府可能秉持“市场的事由市场自发调节,政府只管保障房建设”姿态。至于保障的力度如何,则不得而知。
房地产的问题可谓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现阶段经济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从需求方来看,“有钱就买房”,充满着不计后果的疯狂劲儿;从供给方来看,几乎所有有能力进入的企业都在进入房地产领域,实业空心化、经济泡沫化,凡是对未来还有期望的人们,不忧心是不可能的。
作为房地产从业者,我们期望的是一个能持续保障饭碗的行业。如果非要预言2011年的房市,我会说:不确定性依然是主旋律。对大多数从业者而言,以自身的专业追求来对抗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就是最好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