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公布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逾7万亿元。在“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的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加超过70%。“城市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有增无减,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突出,土地出让制度亟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这段话,包含了对我国城市发展“土地依赖症”多层面危害的多重忧虑。
城市发展对土地依赖有增无减,要害是徐绍史说的“利益分配不合理”。首先是城乡土地利益分配不合理:从农民手中拿地,以万元为单位;在土地市场拍卖出让,以亿元为单位,计量单位相差万倍。其次是时间分配上不合理,当前一任市长可以卖出未来三任市长的地,不仅透支城市发展后劲,更透支了子孙后代权益,并使房地产像一块海绵一样,把资本流从其他产业领域源源不断吸过来,使新兴产业缺血失血,实体经济无利可图,而房地产领域泡沫越来越大,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运行。
城市发展对土地依赖有增无减,导致社会矛盾突出。首先,对土地的依赖使农村土地成为各种利益集团眼中的唐僧肉,以租代征、非法用地等屡禁不止,农民权益饱受侵害,危害农村社会稳定和城乡关系和谐。同时,地产成为过量货币投机逐利的沃土,地少钱多,推高地价房价,普通市民望楼兴叹。
为城市发展的土地依赖“戒瘾”,必须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改革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标准提高了30%以上,可谓力度空前,但仍然不够。“十二五”期间,必须按中央要求,在民生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基础上,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补偿政策,逐步缩小征地范围途径和方式,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使市长不敢乱批地,开发商不敢乱用地。
为城市发展的土地依赖“戒瘾”,还必须加大用地成本。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只有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要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强化对地产市场、房价、开发商经营行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约束力。以前堵后追中间管 ,为城市发展土地依赖症“戒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