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调 为何房价越调越高 |
|
长安地产(www.changandc.com) (2013年3月4日) 来源: 河南商报 | |
前天,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因国务院刚刚推出的楼市调控“国五条”而遭记者围堵,不堪重负的他频频向记者讨饶,希望大家不要再问了。 从2003年的“18号文”到最新出炉的“国五条”及其细则,10年里,国务院先后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这10年,楼市的风吹草动牵动人心。 调控楼市,10年开了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 为房地产业正名 2003~2004年 房地产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利好刺激下,兴起的房地产市场赢得了快速发展,很快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而就在此时,房价开始飙升。 2003年7月30日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之后下发的“18号文”开启了十年楼市调控的序幕,明确房地产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降温 2005~2008年 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商品房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开始显现。2005年~2008年上半年,仍是房价上涨的“黄金期”。 2005年4月27日 调控住房价格,运用税收等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 在此次常务会议前后,2005年3月,国字号条文首次出现,“国八条”出台后不到半年,更严格的“新国八条”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 2006年5月17日 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剑指高房价问题 此次常务会议制定了“国六条”以促进房地产领域健康发展。随后,“限价房”应运而生。 紧急救市 2008年下半年~2009年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楼市成为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剂强心针。 2008年12月17日 面对金融危机,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住房消费,保持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随后,二手房营业税减免、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延长至5年等刺激政策给房地产释放了活力。 2009年12月至今 从2009年开始,刚刚有所下降的大中城市房价进入“报复性反弹”。2009年12月至今,国务院先后5次常务会议研究房地产市场调控。楼市调控一直没有放松。 2009年12月14日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 会议上,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四条”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 2010年4月14日 再次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 4月17日,“国十条”发布,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不低于四成,房贷利率上浮10%,当时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 2011年1月26日 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继续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此次会议上,以限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国八条”出台,全国36个城市先期纳入限购范围,此后限购范围越来越大。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再次提高至50%。 2011年7月12日 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有的城市调控力度有所放松 2011年限购“组合拳”出台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部分城市还出现了小幅下跌。 2013年3月20日 中小城市快速上涨的房价引发市场上新一轮炒房热 出台“国五条”,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 出了这么多措施,为啥房价还这么高? 十年调控,只是抑制需求 业内人士总结十年调控的一个“共性”是,调控过多在购房者身上做文章,实际上是在抑制需求。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说,“限购令”归根结底就是让很多人没有购房资格,或是提高购房成本。 政策总是“一刀切” 由于购房需求是多样化的,“一刀切”的政策难免伤及无辜。陈国强说,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房价调控需要精细化地差别对待,政策条款必须对刚需、改善性需求和投机炒房作出区分。 房价屡调屡涨的原因??? 各地“土地财政”占比过重,地方财政过于依赖土地出让金 政策执行力打折扣,市场主体、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落实政策的力度不够 货币供应量连年猛增,人们通胀预期节节攀升,多数人只能买房子来抗通胀 |
|
[返回上页] |
[浏览人次:321次 摘自: 河南商报 作者:] |